2015 年,幸運得到哈佛短期進修的機會。確定申請通過以後,其實有點焦慮,因為對英語溝通能力沒有把握。於是我參加了國際演講會(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)
練功升級
其實這個社團的核心不是練習英語會話,而是上台演講。每兩週一次的聚會,有固定的行程表,通常由演講、即席問答、評審回饋、文法建議四個單元組成。社員依照訓練手冊的要求,準備數分鐘的英語短講,也會輪流擔任主持人和評審。
制度的設計有一點像電玩練功,每完成一場演講,就多一些經驗值,從新手逐步升級。第一次的晋級條件,是完成 "勝任溝通" 教材手冊裡的十場演講。加入將近兩年後,我終於完成這個任務。
演講的十個重點
手冊指定的十場演講練習,其實就是上台的十個重點。
- Ice breaker(自我介紹)
- Organize your speech(內容結構)
- Get to the point(核心目的)
- How to say it(措辭)
- Your body speaks(肢體語言)
- Vocal variety(聲音語調)
- Research your topic(研究資料)
- Get comfortable with visual aids(視覺輔助)
- Persuade with power(說服)
- Inspire your audience(激勵)
舞台和弱連結
如果把這裡當成語言學校,可能會失望,因為沒有老師會修正你的發音、用字、句型,多數時候都是自己讀完手冊指引、寫草稿、做投影片、練習到不依賴講稿。可以達到的極限,就是自己原本英語程度的最大值。
但如果把這裡當成舞台,就有趣多了,一切的準備就是幕後作業,聚會當天則是粉墨登場。舞台的存在,也讓人更有學習動機,額外聆聽英語發音教材、看電影時試著不依賴字幕。說到底,語言本來就是要運用在實際生活中,學習效果最好。
社團的另一個功能,是認識一些自己領域外的朋友,每個月見面一兩次,多了解不同的專業,這種弱連結也是聚會有趣的部份。有些資深會員一待就是好幾十年,主要也是為了拓展人際視野。
跨越心理屏障
社團最重要的特色,就是一群熱情積極的朋友,共同營造出安心說英語的氛圍,反正真的講得很道地的人不多,大家用帶中文腔的英語照樣可以溝通,敢開口、肯練習,是進步的先決條件。
回顧這個過程,最重要的收穫其實不是口語能力的進步,而是跨過開口說英語的心理屏障。如果都敢在台上用英語演講了,平常對話應該沒什麼好怕的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