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/6/22

解讀 InBody 身體組成報告


身體組成分析使用輕微的不同頻率電流,測定出身體各部位的電阻值,再推算出水份、脂肪、蛋白質及礦物質等重量,正式的名稱是生物電阻抗分析法 BIA (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),由於這個領域最為知名的儀器公司是 InBody,因此也常有人用 InBody 代稱該檢查。


較準確的測定機器採用八個接觸點 ( 左右手掌與腳掌各兩個 ),將人體視為四肢和軀幹五個分區,計算出各自的電阻值。我們可以從一份體組成分析報告得到這些資訊:

體質量指數 ( BMI, body mass index )


定義為體重 ( kg ) / 身高2 ( m2 ) ,只要有身高和體重就能計算,亞洲人的標準是 27 以上為肥胖,24-27 為過重,未滿 18.5 為過輕。但只看 BMI 的缺點是沒有成分分配比例的資訊,兩個 BMI 相同的人也有可能肌肉脂肪佔比完全不同。

骨骼肌重 ( SMM, skeletal muscle mass )


肌少症是近年熱門的議題,雖然有一些更為準確的方式測定骨骼肌重,但身體組成分析仍然是較為簡單快速,也不需接受輻射曝露的好方法。

骨骼肌質量指數 ( SMI, skeletal muscle index )


定義是四肢肌肉的總重量 ( kg ) / 身高2 ( m2 ) ,最直覺的概念是肌肉版的 BMI,可用於診斷肌少症。以 BIA 的標準,男性小於 7,或女性小於 5.7,有肌少症的問題。

體脂肪重 ( BFM, body fat mass ) 與體脂肪率 ( PBF, percent body fat )


兩性先天就有脂肪分佈的差異,標準值也不同。男性體脂率應 < 20 %,女性則是 < 28 %,女性較男性高些是合理的。

(國健署的標準較寬鬆,男性體脂率 < 25 %,女性 < 30 % 即達標。)

內臟脂肪面積 ( VFA, visceral fat area )


內臟脂肪對新陳代謝疾病的影響更大,以 100 cm2 作為中央型肥胖的分界點。

附帶一提的是,即使沒有儀器測定,也能夠經由測量腰圍,作為最簡單評估內臟脂肪的方法,男性標準在 90 cm 以下,女性標準是 80 cm 以下。

基礎代謝率 ( BMR, basal metabolic rate )


這個值簡單的算法,是用性別、年齡、身高、體重四個變數代入公式計算而得,可以想成一個人整天躺著沒有額外活動時,身體維持基本運作如心跳、體溫、呼吸、器官工作所需消耗的能量,這個值是減重飲食設計熱量的基礎。

InBody 計算基礎代謝率時,有把除脂體重考慮進來,更貼近真實狀況。

水份


身體總水份 ( TBW, total body water ) 分為細胞內水 ( ICW, intracellular water ) 與細胞外水 ( ECW, extracellular water ),ECW/TBW 可判斷有無水腫,小於 0.39 即正常。女性先天就比男性有較高的 ECW/TBW,該數值也隨著老化而逐漸提高。


低頻電流主要從細胞外水通過,高頻電流傾向以最短路徑通過,較不受水分分佈的影響。因此若組織細胞外水越少,電流頻率提高時阻抗下降的程度就越多,可用每個部位在不同頻率電流時的阻抗值,推估出細胞內外水的分佈。

對 InBody 來說,身體由脂肪、水 ( 細胞內水、細胞外水 ) 、其他成份 ( 蛋白質、礦物質 ) 所組成。把體重去減脂肪,稱為除脂體重 ( LBM, lean body mass ) ,除脂體重再減去水份,稱為除脂乾體重 ( DLM, dry lean mass ),相當於蛋白質與礦物質總重。肌肉重 ( 含骨骼肌、心肌、平滑肌 ) 約略等於總水重+蛋白質重+小部份礦物質重;手腳只有骨骼肌,SMI 用的就是手腳肌肉重除以身高平方計算。

最高階的 InBody 型號還能分析軀幹四肢脂肪、上下半身分佈比例是否平衡、腰臀圍比等資訊,數據測量得越完整,越有助於了解受測身體的詳細組成。

飲食與體液對測量結果的影響


剛喝進胃中的水、儲存在膀胱的尿液、結腸中的糞便,量測時主要被算進脂肪中。

剛吃下的食物比較複雜,因為成份變化很大,而且包含了液體和固體。通常剛進食過後,會在 InBody 發現肌肉增加,脂肪下降。

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後,身體會合成肝醣,儲存於肌肉內,並夾帶水份,所以會被視為肌肉量增加。

因此除了一翻兩瞪眼的體重數值,其餘的組成分析受較多因素影響,不需為了一點點起伏計較。比較好的作法是建立固定時間、固定條件下量測的習慣,觀察長期的變化趨勢。

相位角 ( Phase angle )



在具有電阻、電感和電容的電路里,對電路中的電流所起的阻礙作用叫做阻抗 ( Impedance )。人體的阻抗會隨著電流頻率上升而下降。

阻抗也是電阻與電抗的向量和,三者可以在電抗電阻向量平面畫成直角三角形。相位角定義是該向量圖上,阻抗線與電阻軸的夾角。對相位角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,依序為年齡 ( 負相關 )、除脂體重 ( 正相關 )、身高 ( 負相關 )。

由於脂肪不導電,脂肪越多的身體電阻 ( Resistance ) 越大,換句話說除脂體重 ( LBM ) 佔總體重越少,電阻越大。符合歐姆定律的導體,其電阻值不隨電流頻率而改變。

電感和電容在電路中對交流電引起的阻礙作用總稱為電抗 ( Reactance )。總電抗是電感抗與電容抗的差值,當電流頻率上升,電感抗會變大,電容抗會變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