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9/15

B型肝炎抗體陰性,然後呢?


門診常遇到對 B 型肝炎檢查結果感到困惑的民眾。的確,一堆陽性、陰性的報告常讓人糊塗,甚至緊張。到底什麼時候該打針,什麼時候要定期追蹤,什麼時候要小心不被傳染?

先說結論:唯一需要補接種疫苗的狀況,是以下三者皆為陰性的高危險群者。


三種檢驗各具意義


  • 表面抗體(anti-HBs)
    身體所製造,用來攻擊表面抗原。陽性有兩種可能,第一是曾經注射過 B 型肝炎疫苗,第二是已經感染 B 型肝炎。
  • 表面抗原(HBsAg)
    存在於病毒表面,也是疫苗的主要成份。陽性代表體內目前有病毒活化。
  • 核心抗體(anti-HBc)
    身體所製造,用來攻擊病毒核心的外殼。陽性代表曾經感染 B 型肝炎。

接種時機


沒有被感染過(所以沒有 HBsAg 和 anti-HBc),也沒有保護力(缺乏 anti-HBs)且有感染風險時(如醫療人員),就應該接種 B 型肝炎疫苗。

完整接種共三劑(第 0-1-6 個月),但如果十幾年前曾經接種過,但現在 anti-HBs 抗體消失,通常補接種一劑作為加強(booster)即可恢復抗體效價。如果還是沒有產生抗體,再追加剩下兩劑。

如果三劑都打完了仍然沒有抗體呢?依照目前的建議,就只好小心不要接觸帶原者的血液、體液,自己注意避免被感染。

帶原者追蹤


HBsAg 或 anti-HBc 任何一個為陽性,就已經不是疫苗能幫上忙了,這時要做的是每三至六個月追蹤超音波、肝指數、甲型胎兒蛋白,避免發生病毒活化、肝硬化、肝癌而不自知,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。

2017.1.13 補充:

CDC 重申,依規定時程完成 B 型肝炎疫苗接種,經檢驗為 B 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陰性者,僅建議感染高危險群自費追加 1 劑,並於接種 1 個月後再抽血檢驗,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(< 10 mIU/ml),可以採「0-1-6 個月」時程,接續完成第 2、3劑疫苗。如經此補接種仍無法產生抗體者,則無需再接種。

(感染高危險群:血液透析病人、器官移植病人、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、免疫不全者;多重性伴侶、注射藥癮者;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;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;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