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10/10

蘋果橘子創意百科


蘋果橘子


這一系列的書已經出第四本了,照例中文譯名和英文八竿子打不著 XD

第一本是「蘋果橘子經濟學
(怪胎經濟學;Freakonomics)
第二本是「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
(超級怪胎經濟學;SuperFreakonomics)
第三本是「蘋果橘子思考術
(像怪胎般思考;Think Like a Freak)
第四本是「蘋果橘子創意百科
(該何時搶銀行;When to Rob a Bank)


供需


因為是從網誌文章整理而來,這本書的內容較為鬆散,也更天馬行空。前言就拿這件事自嘲,像瓶裝水一樣「把免費的東西包裝起來賣」。

出版社看出需求,創造了這本書的供給,而我和許多讀者都買單了,所以這是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。經濟學的第一課。

誘因


石油資源逐漸枯竭,產量減少,將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,人類文明走到盡頭,這個論點正確嗎?

作者的看法是,這是杞人憂天,因為人們會回應誘因,隨著油價上升到一定程度,就會減少對石油的需求,尋找替代品;而價格上升也給廠商誘因,設法增加產能,最後達成新的平恆。

廣義來說,我們所有的行為,都是對誘因做出的回應。誘因不一定是金錢上的,也可以是健康、快樂、受尊重、成就感、自我實現。

換位思考


過去二十幾年,美國每人吃的蝦子數量成長三倍,為什麼?

這個問題,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有截然不同的解讀。心理學家傾向於「需求增加」,比如大家覺得蝦肉更健康、電影阿甘正傳的宣傳效果;經濟學家的想法則相反,傾向於「供給增加」,比如人類捕蝦的效率進步、氣候更適合蝦子繁殖。

事實是蝦子價格下降。因此最合理的解釋是供給增加超過需求增加。

心理學家的觀點比較像消費者端,經濟學家的觀點比較像生產者端。因為大多數人都有很多消費經驗,但較少生產者的經驗,所以觀點也自然偏向消費者。看事情的角度有時會受限於自己的身份而不自知。

在職場裡,用受僱者的角度看事情,在乎的不外乎工作量、薪水、是否勝任愉快;但如果跳脫自己的身份,站在管理者的角度,想法瞬間轉為「聘用你,可以為組織創造多少價值?給你的待遇,值得嗎?」

政治正確


這本書討論的議題,有些超級政治不正確,比如何時搶銀行、恐怖份子最好怎麼發動攻擊、不作弊代表不夠盡力、賭場的風險管理。(作者之前還討論過墮胎合法化有助於降低犯罪率,相形之下本書似乎也沒那麼奇怪)

但政治正確本身,其實帶有道德綁架的色彩,離開這層表相,才能客觀討論本質,這是真正的科學態度,也是貫串全書的核心理念。